国际足坛越来越多的降薪案例,也让中国球迷开始关心自家联赛会不会顺应潮流。长久以来,中国球员的水平和收入不匹配,一直是球迷们诟病的话题。因此外界有声音称,中国足协应该考虑趁着这个时机,对中国联赛球员进行一定幅度的降薪。

从长久以往的态度来看,足协对于降薪是持欢迎态度的。从过去出台的引援调节费、"限薪令"来看,足协也希望各俱乐部能减少烧钱的趋势,使联赛得到健康长远的发展。尤其是去年出台的"限薪令",在这个冬窗转会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因此,减少在球员身上的支出,将更多的资本投入到青训和基层足球建设上,是足协支持的大方向。

但是考虑到中国足球不同于欧洲足球,因此中国足协、各级职业俱乐部并没有就降薪有过探讨。

首先,就俱乐部的收入来源来看,相比欧洲俱乐部,中国俱乐部的收入不依靠门票、转播费,而是依靠背后母公司的资金输血。因此对于中国足球而言,停赛造成的损失并没有欧洲足坛的大,这也是为何至今没有讨论过降薪的话题原因。

目前,中国职业足球联盟尚未成立,而且也没有欧洲普遍存在的球员工会,只有球员与俱乐部之间的劳资关系,且责任主体是俱乐部,而不是中国足协。中国球员之间的关系是割裂的,因此如果要谈降薪,足协根本找不到球员代表谈。只能靠球员自觉主动提出,或者俱乐部与自家员工协商。

就目前来看,俱乐部降低运营成本的方式很多,例如租借、转会高薪球员,也没有人愿意做集体降薪的出头鸟。

国际足联提议球员降薪40%至50%,一些国家足协也先从自己开刀,希望引起一股减薪潮。同为亚洲国家的韩国,韩国足协从部门主任一级开始,所有高管将自动减薪20%,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但这一点并不适用于中国。首先中国足协的工作人员并非高薪阶层,其次目前中国足协还有球队准入、疫情影响评估等工作,就这样减薪未免有些强人所难。

西甲球员临时失业后,会得到相应社会救济。而之前国际足联和国际职业球员工会成立的基金会,也会保护失业的球员,但中国球员并不在其中。特别是一些低级别小俱乐部,俱乐部为球员及其他员工提供的保障是否齐全都不得而知。比起现在不由分说地大面积降薪,建设成熟的体系才是中国足球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