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的校园青训和职业青训是交叉培养的,职业俱乐部也是会有合作中学和高校。某种意义上,在校园里踢球好是真能当饭吃的。比如香川真司就是在高中出来后进的职业队合作的学院,只不过,这种美式方案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没有生存的土壤。去看球的人多了,那赞助商给的钱也能多,而且球迷自掏腰包去看球,也是财政上对俱乐部的补充,能让俱乐部活得更好,吸引更多的俱乐部。

举个例子,如果周杰伦是足球运动员,他踢一场球有几百万人在线观看,十几万人现场看,这样的广告效应,很多企业是愿意投钱的,而且是重金,很多企业是哭着喊着给周董送钱。但是现在中超联赛每场球赛有个两万人的上座率就很了不起了,企业们也不愿意往这里投钱。如果山东鲁能有一亿的球迷,其中要是有一百万的球迷送自己的孩子去踢职业联赛,鲁能早就是亚洲霸主了。而且鲁能可以通过卖人,门票收入,球衣收入,电视转播就能养活自己。不用母公司投一分钱,这样才是健康的联赛。

实际上青训恰恰是球迷的义务。虽然义务这个词挺别扭。外国足球迷同样没有青训义务。但外国足球迷因为热爱足球,就自愿牺牲时间,金钱,组建社区俱乐部。自己不仅踢球,还去学习做教练,并免费在俱乐部教周边孩子踢球,带他们打比赛。没有青训义务的外国足球迷,就这样建立起了外国足球的青训金字塔塔基。

在放学路上,路过一个俱乐部,进去注册,然后开始训练,周末踢比赛,从五岁持续到十八岁。这才是欧洲拉美的青训,只有极少数的天才儿童会被职业球会挖走,进入走训式的青训体系,并且被挖进入走训,往往非常晚。经常发生在14岁以后,所以在欧洲在拉美,参与青训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不存在为了练球放弃什么,付出什么机会成本一说,如果非要说放弃什么,那就只是把本来打游戏打篮球的时间拿去在俱乐部练球了。中国的问题就是没有几万家社区俱乐部。而之所以没有,因为中国人不喜欢足球,每一个社区都没有组建俱乐部的兴趣。

缺少足够的俱乐部才是中国足球人口上不去的最主要问题,中超十几只球队,中甲十几只球队,中乙几十只球队,加起来能提供给成年人的岗位两千个都不到。这么小的市场,有几个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去走职业化路线。一个健康的联赛,看的不是顶级的那几只球队烧多少钱,开多少天价合同,请多少天价教练。看的是从上到下有没有一个呈金字塔型的俱乐部分布。德国,意大利等国足球人口上百万,十几二十几个级别联赛,那他们的体育记者,管理人员,医疗人员,球探等下游产业从业者,足球职业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