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近些年,越来越多人喜欢吹郝海东,其实那个年代最厉害的球员应该是范志毅、孙继海。再往后是郑智,期间还有一些优秀的有特点的球员比如高峰、彭伟国、宿冒瑧,郝海东只是其中之一。很多人不知道,孙继海是中国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的最大功臣,8场比赛奉献了3个助攻,尤其是客场1比0阿联酋取得的关键3分来自他的助攻。2002年世界杯第一场比赛对阵哥斯达黎加,孙继海在没受伤之前,是对方侵犯次数最多的球员。

留洋顶级联赛,队长主力身份,孙继海中国男足球员,前无来者,后无古人之说还能维持几十年,能进名人堂,成就甚至高于NBA的大姚。可惜一代不如一代了,中国的青训单纯是资本操作下的生意,相似模式下介于两者之间只有一个徐根宝成功,贡献了至少半只国家队和二成以上的中超球员,但仍被挤兑远走西班牙弄青训,大概这也是老徐70岁老人最后的无奈与倔强了吧。

中国男足青训是资本与金钱的角斗场,成年队国家队是俱乐部(资格与利益体)和政客的角斗场,所以这么个模式下的产品:球员就被动成为产业的投资者,可以认可为企业的投资者(散户)参于经营者,更是博奕论中的局内人,所以代表国家级比赛出工不出力、散步帝。细极思之,可恨但应该理解,我们怒其不争不过是博奕论中的局外人,每个球员拼出父母身家成为佼佼者,代表国家队只有三瓜两枣,但很可能让自己与父母的投入血本无归,更有俱乐部这层因素,万丈高楼平地起,总是先打地基,但中国足球的模式完全与世界主流背道而驰,如是连上帝(有的话)也救不了中国足球。

孙继海谈到国足时说道:"球队实力还没有强起来,球员就先富起来了,谁还有心思认真比赛呢?"目前进入职业球员的唯一途径就是读各个俱乐部的足球学校,可是足球学校的学费是一般老百姓能负担的吗?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就不可能有很多孩子踢的起足球。同时职业足球运动员的进入渠道,如果不放开到人才市场上去招聘岗位的话,那么也不会有希望。在巴西,踢球是穷人孩子翻身的路。在我们这里是,想踢球吗?交钱给足球学校,这就是差别。

根源是联赛,足球市场不大,提供的职业岗位太少。这和考大学选专业一样,虽然有的孩子很喜欢某专业,但由于这个专业太冷,很不好就业,也会忍痛割爱选其他专业的,除非他非常痴迷这个专业而且有该方面的天赋他会坚持。足球是一样的和教育体制,青训体系没关系。有需求才有供给,如果联赛影响力很大体系健全不断有大量资本进入,职业球员需求量大,自然会有很多孩子选择足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