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沙元森

鲁能体育股权划转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济南举行。转让完成之后,济南文旅将成为俱乐部最大股东。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鲁能泰山队”将来是否更名,但是俱乐部易帜已然完成。庚子仲夏,悄然交接中的看上去双方都很平静,山东职业足球却由此开启了新的时代。

犹记得22年前,鲁能俱乐部在略显荒凉的济南南外环举行挂牌仪式。在场的人都很兴奋,因为俱乐部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鲁能集团及11家法人企业发起成立,国企和电力这些令人眼红的背景,让这家崭新的俱乐部散发出豪门光辉。有了稳定的资金支持,泰山队不需要到处化缘了,放开手脚干就是了。第二年,鲁能就夺得了中国足坛首个“双冠王”。

在二十多年的橙色年代中,鲁能泰山队虽然几度起伏,但是始终保持着豪门名号,拿过大大小小的几次冠军,没有降过级,任何时候都不容小觑。十年前我曾经在评论中说,“从血统上讲,鲁能流淌着国企的血液,那种垄断企业的铁腕和霸气就像无法改写的基因影响着这支球队的气质。”

鲁能承载着很多球迷的青春记忆,但是其中有爱也有恨。鲁能入主二十多年,单论成绩不俗,但是并没有实现球迷理想中的职业化运作。这支球队时常陷入低谷,各种惨败的瞬间也深刻在球迷的记忆之中。这支球队虽然有豪门的气势,但是还没有养成豪门的职业化规范。它强大的基因,有时也会成为它薄弱的命门。

因为身后有巨无霸式的大型国企,鲁能的运作总体来说是一种单向的“输血式”,说白了就是“烧钱”。“烧钱”并非毫无意义,鲁能在全国的品牌效应很大程度上也受益于俱乐部的形象。但是,长期如此就会影响到俱乐部正常成长,这种依附于大企业的俱乐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它就像大象身体内部的一个器官,而不是一个五脏俱全的独立生物。